月夜舍弟原文及译文
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以其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,流传千古,下面内容是该诗的原文及译文。
原文: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译文:夜深了,戍楼上传来断续的鼓声,边塞秋风中孤雁哀鸣。从今夜起,白露降临,月亮却显得格外明亮,仿佛是故乡的光辉。兄弟们各奔物品,失去了家园,生死未卜。寄出的书信常常无法送达,更不用说战乱频仍,什么时候才能休兵
诗中,杜甫并未直接描写月夜的美景,而是通过戍鼓、孤雁、白露等意象,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,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,诗中“月是故乡明”一句,更是将月夜与思乡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。
下面内容是诗的详细赏析:
-
首联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”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,戍鼓声和孤雁鸣叫,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塞的荒凉。
-
颔联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这两句通过白露和明亮的月亮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-
颈联:“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离散、家破人亡的担忧。
-
尾联:“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安宁的渴望。
《月夜忆舍弟》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,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