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筋拉拔试验的抽样数量主要依据工程类型、结构重要性、相关规范及检验批划分标准确定。下面内容是主要规范中的具体规定:
一、抽样比例与最低数量要求
1. 《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》(JGJ 145-2013) :
≥ 检验批植筋总数的 3%,且不少于 5根。
≥ 检验批植筋总数的 1%,且不少于 3根。
≥ 检验批总数的 0.1%,且不少于 3根。
2. 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》(GB 50367-2013) :
3. 水利工程规范(经济部水利署) :
二、检验批划分规则
三、独特情况的抽样调整
1. 首次试验不合格:
2. 大直径钢筋(≥25mm):
3. 破坏性检验:
四、不同规范对比表
| 规范名称 | 重要结构 | 一般结构 | 非结构构件 | 备注 |
| JGJ 145-2013/GB 50367 | ≥3% 且 ≥5根 | ≥1% 且 ≥3根 | ≥0.1% 且 ≥3根 | |
| 水利工程规范 | 每200支抽1支 | 每200支抽1支 | 每200支抽1支 | 余数≥100支加1支 |
| 国际标准(ISO 22470) | ≥5% 且 ≥10根 |
五、注意事项
1. 试验时机:植筋胶固化后(通常≥72小时)进行试验。
2. 设备要求:千斤顶误差≤±1%,加载速率按钢筋直径控制(≤20mm:2–3 kN/s;>20mm:1–2 kN/s)。
3. 验收依据:实测抗拔力需≥设计值的1.5倍(安全系数1.5),若低于设计值90%需扩大检测或加固。
建议结合具体工程类型选择规范,并优先遵循设计文件或监理要求。如需检测机构名单(如民族建筑工程质检中心、中钢国检等),可进一步参考要求中的及第三方机构列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