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家称外卖大战月亏超万元,背后的难题是什么?
在这个外卖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,各大平台纷纷开启了补贴大战,似乎消费者得到了实惠,商家也因此多了销量。然而,湖北的一家茶饮店却表示,她们每月在外卖业务上的亏损已超过万元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难题。
外卖补贴大战与商家的现实
据了解,自今年4月以来,各大外卖平台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,推出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。这些政策初看似乎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下单。然而,商家们却发现,虽然订单数量激增,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。以一家经营粤菜的餐厅为例,虽然在6月份接收到4158单外卖订单,营业额达到了162215.8元,但扣除各种费用后,竟然亏损超过一万元。这让人不禁要问:这么多的订单,为什么商家的利润反而大大降低?
多重成本压垮商家
那么,商家面临的具体成本有哪些呢?开门见山说,除了平台佣金和配送服务费,商家还需要支付人工费、房租、水电气费用,以及食材成本。这些看似基本的开支,实际上构成了商家经营的巨大压力。例如,有家早餐店虽然每天能接到近1000个外卖订单,但由于利润空间微薄,导致经常处于无利可图的情形。商家只有不断参与各种补贴活动,才能维持平台曝光,生存下来。这样一来,资金链就变得异常紧张。
资本驱动下的“内卷”现象
业内专家指出,这一现象其实是资本在推动下的“内卷式”竞争。当商家被迫参与激烈的补贴竞争时,往往会面临“倒贴出货”的窘境。商家为了保住生意,甘愿将部分经营成本转嫁到头上,压低价格,结局不仅没有获利,反而陷入了更深的亏损泥潭。那么,这样的模式能持续吗?
未来的路线在哪里?
为了改变现状,业界普遍认为外卖行业应该从“卷价格”向“卷价格”和“卷服务”转变。只有建立规范、有序的市场环境,才能实现可持续进步。商家与平台之间需要共同探讨利润分配、提升服务质量的难题,从而实现共赢。如果双方都能在合作中建立长久的信赖,或许这个外卖大战的惨烈局面就能有所缓解。
往实在了说,商家称外卖大战月亏超万元绝非个别现象,而是整个行业中的普遍难题。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加健壮的外卖市场。你觉得,外卖平台该怎样调整策略来支持商家进步呢?